8.28.2010

給天父的一封信


天父:

這星期香港大部份人都很難過和痛心,我想祢是深深感受到的。願天父憐憫、看顧失去生命的和在生的人。

天父,祢安排每件事的發生,必定有祢的心意吧!發生這樣悲痛難過的事,祢究竟要我們在當中得著甚麼、知道甚麼、反省甚麼呢?有甚麼道理和教訓,重要得要用8條生命來學習和換取呢?祢不是常常教導我們,祢看重我們每一個的生命嗎?

社會和傳媒為這件事鬧得沸騰,近這一兩天,我已經不忍再看下去,不斷發掘新資訊、新消息,會令逝者回來嗎?

當然,我打從心底裡支持和祝福在生的人,希望他們得著醫治、安慰,最終痊癒;也祈求天父保守逝者,讓他們安息。只是,人,站在天災人禍面前,是如斯渺少、如斯無力,除了祈禱,我實在無能為力。

8月初時,周牧師教導我要竭力祈禱,要有信心。我心裡明白和知道天父祢是聽我祈禱的,只是,這幾天低落的心情,我實在不想說話。

我明白我永遠沒可能知道天父祢的心意,只是,在那不明白和順服之間,心要如何放、路要如何走,我,確實惘然。

7.04.2010

花花世界 / 舊時人情


現在的生活,沒能多看書、多寫作,是太忙碌,是太懶惰。心中的意念就這樣無聲無息地飄過。

明白生活就是這樣,只能在現在的環境裡盡力找那最好的生存狀態。我以前常常以為可以讀書寫作就是最好的生存狀態,現在想來也不盡然。最好的生存狀態應該是,我無論在任何環境下,都有能力讓自己活得自在。

因為生日,我特意讓自己隨心一點,做點喜歡的事。我像以前一樣,去看展覽、去逛書店,找到這本《花花世界2-暑假要延長》的漫畫書。

好一段日子,我看很多宗教和心靈的書籍,很久沒看我最愛的文學和文化書了。找到這本漫畫,首先重拾那種久遺的窩心,讓我好生感動,繼而發現自己的精神不能承受太多文字,看圖畫加文字好像好一點。

《花花世界》以一位小女孩花花為故事的軸心,寫她的生活包括家庭、學校,像以前的《牛仔》。我少看漫畫,對牛仔的印像不深,但一看卻愛上花花。

我的文章沒人看,寫多兩句讚賞的話也不怕有閒話。我想,《花花世界》適合任何關心、愛護小孩子的人看。它讓人重拾那份童真,懂得多欣賞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人和事。

大部份人的生活都是平淡的,懂得看到那平淡生活中的一點人情、味道,好好咀嚼和學習,就能讓自己在甚麼環境下都活得較為自在了,我想。

喜歡《花花世界》還因為此書讓我想起家中兩位小花花。待她們再大一點,我會跟她們說花花的故事,然後問她們:「你們是否會這樣想?你們會否這樣做?」好讓自己與她們的距離近一點,縮窄代溝的距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昨晚看了演藝學院25周年的籌款鋼琴音樂會,很久沒參與apa的活動了。

我不是音樂人,沒資格評論,我只感到音樂會很好,也感到這班鋼琴演奏家對音樂和apa深厚的感情,很感動。

Apa也給了我不少,我人生中很重要的成長階段是在apa過的。我有時會懷念,很多時卻用「過去了」的心情面對那些回憶。

過去了,但很多回憧和經驗放在心裡,一輩子都是你心底的寶藏,成為你的一部份,成為你繼續向前行的依據和動力,就是了。

註:相片是阿姐不知何時在apa天台拍的。我祝福她人生的新階段,繼續活得豐盛自在、健康快樂!

4.06.2010

改變


當我靜下來,思想,總感到在我生命中,最吊詭的一件事,就是我喜歡戲劇,但我不信戲劇。

因為戲劇,永遠難以找到一個最貼切的方法演繹「時間」。

農曆新年後,我的生活有很大的改變。正式上任一份全日的工作,要面對新環境、新人事,心中誠惶誠恐,不知自己能否適應……

在這片園地,卻只是「水靜河飛」,看似一點都沒改變,只是近來的文章少了。

這個「文章少了」的情況,背後發生了甚麼呢?我自己都不知從何說起。

這段日子,工作和生活上都起了很大變化,當中有思慮、有掙扎、有猶豫。最後,多次禱告,感到那是天父的意思,祂以最奇妙的方法,供給我所需要的,那就順服吧!

我生命中永恆的死結,它依然在,依然教我苦惱,我依然無計可施。我唯一想到的方法是,尋求天父的道理,明白衪,嘗試瞭解衪,或者我可能在那尋求的路途上,找到死結的拆解方法。

我最後會怎樣?是否與一直想走的路背道而馳?心裡的直覺與全能天父的安排相比,那樣更可靠?那是顯而易見的。人生的路走了一半,有時候,也只能順着眼前的可能,一路走下去,邊行邊看沿途的風光,及那最後的目的地了。

3.07.2010

如果我搞馬拉松…


我不是特別喜歡運動的人,但我受過運動的恩,它給過我不少好處。所謂「得人恩果千年記」,今天看到這篇文章,看到那參興運動的熱誠,教我好感動;還有那夢幻賽道的想像,真是……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 莊曉陽 明報2010年2月28日

每年只有馬拉松前七天,討論馬拉松的文章才有機會見報,可惜馬拉松今年生不逢時,剛好碰上財政預算案,公眾討論空間都被擠去了,今天有如鬼門關閉門日,若錯過了今天,便要等到明年二月才有機會在這裏聊聊馬拉松。聽朋友笑言,如果你想香港的馬拉松辦好一點,不如度條橋,看看怎樣把馬拉松跟房地產連在一起,「到時政府畀成個香港你玩晒都得啦!」

香港的馬拉松比賽,單看數字很壯觀,六萬人參與,多過去年七一遊行,但在 一個七百萬人的城市,現在自由行這麼方便,鄰近的中國還有十多億人,找幾萬人參加長跑(大部分是十公里),又有何難度?多人參與,某程度上只是沒有選擇的結果,不是人人都有餘暇坐飛機到其他地方跑步。

第一場的十公里賽事於早上五時十五分出發。按一般香港人的作息,跑手前一 晚根本不可能休息,你最遲三時半前一定要起脇,若你跑得快,到終點後連天也未亮、早餐想吃也吃不到、《明報》也未必買到。跑步,不是應該叫些朋友、家人一 起來打氣支持嗎?這些時間怎可以叫家人、朋友一塊起脇?為什麼年年都要跑手這麼辛苦呢?為什麼T恤的設計年年一樣?為什麼這麼多年來,獎牌不在終點派?

搞手愛長跑

香港馬拉松最大的問題,是主辦者沒有熱誠去辦,反正年年都有數萬人報名, 也犯不覑聆聽跑手的心聲,努力向政府爭取更好的賽道、更好的時段。誰是我們馬拉松的搞手?我們也不知道。他們是誰?有沒有到外國考察一流的比賽?他們跑什麼成績?甚至有沒有參加過馬拉松比賽?

在彼岸的洛杉磯馬拉松,大會網頁列出了馬拉松賽會所有職員——由主席到前 線職員—的簡歷和經驗,原來賽會主席碧拿(Russ Piller)也熱愛馬拉松,去年曾參加紐約和芝加哥馬拉松。

紐約馬拉松的創辦人勒波(Fred Lebow),曾在全球30個國家跑過69個馬拉松,紐約的中央公園還豎立了他的銅像,紀念他對馬拉松的貢獻。他1994年逝世的追思會就在紐約馬拉松終點舉辦,有超過三千名跑手出席。

我認識挪威Tromso午夜太陽馬拉松的主席熙達(Nils Heatta),本身是很認真的跑手,Tromso位於挪威極北,越過北極圈後再走四百公里就是。去年十一月,我與他一同參加國際馬拉松及長跑協會(AIMS)在希臘雅典的研討會。研討會翌日是雅典馬拉松,我與他都有參加。若我沒有記錯,這是他第27個比賽,他跑3小時17分鐘,我比他慢一個半小時。

希臘的賽道,由20公里起,連續13公里上斜路,一點也不好跑。對熙達沒有什麼難度,他告訴我﹕「雪地也可以練跑,有時會綁一架雪橇讓孩子坐,我拖覑雪橇跑。」

我們的搞手對馬拉松的熱情,及得上碧拿、勒波和熙達嗎?

香港馬拉松最需要改善的是重劃賽道與重設比賽時間,讓跑手可以有多點休息,讓跑手透過跑步,穿過中環旺角銅鑼灣的大街小巷,重新發掘香港的本土文化,也讓市民看得見馬拉松,有機會在不同地段追縱觀戰。當然,要政府、警方封多 一點路、封長一點時間,談何容易?要封一天路不行車是十分奢侈的。要說服政府,要答的問題是﹕憑什麼要改變整個城市的作息,讓你馬拉松比賽?

我有一個答案﹕只有把香港馬拉松發展成毅行者一樣的大型慈善活動,正如倫敦、紐約和芝加哥的馬拉松,以回饋社會。四萬六千人參與的倫敦馬拉松,每年籌得款項超過四億港元,多過十次香港毅行者。若封一天路,可以籌數億元回來,政府又怎會拒絕?

香港馬拉松目前的籌款,不與報名掛勾。大部分取得號碼布的跑手,恐怕只會 專注練習,不會到網頁下載籌款表。香港馬拉松也設工商盃,以貴一點的價錢賣出名額,但籌的金額只有一百多萬,遠遠少於只有四千人參加的毅行者(每年籌至少二千萬)。

倫敦馬拉松的籌款為什麼成功?不是英國跑手特別愛公益,而是因為他們對馬 拉松的熱愛。倫敦馬拉松太多人報名,跑手要保證有號碼布,籌款是唯一途徑。他們的做法是,正常的報名費40多鎊,大會把大約三分之二的號碼布以200鎊的 價錢賣給不同慈善團體,抽不中籤的跑手只要承諾給慈善團體籌至少一千鎊,便可以得到參賽資格。

倫敦馬拉松公司賺的錢會放到旗下的慈善信託基金,支援倫敦市的體育發展。

香港人不是沒有籌款的文化,你看毅行者的成功便知道了。毅行者成功的其中 一個原因是因為僧多粥少,為了確保有資格年年參與,大家便要努力籌多一點錢,以晉升「富貴隊」。

香港馬拉松也一樣,既然每年人數創新高,想參加的人愈來愈多,甚至有人登 廣告徵求號碼布,何不把一半至三分之二的名額,以原價賣給香港各慈善團體,讓慈善團體招募跑手替它們籌款?慈善團體之間也要競爭,為旗下跑手提供多一點支援,例如訓練課程、額外T恤及終點設慶祝站等,以答謝參與籌款的跑手。

夢幻賽道

若由我來辦馬拉松,我的賽道一定要有港九新界、包含香港的特色社區和街道 ﹕

比賽由沙田出發,穿過沙田的屋鸷,經獅子山隧道出九龍,然後拐一拐到深水埗的社區、經太子、旺角、彌敦道、尖沙嘴,然後經梳士巴利道的尖東海傍,拐回紅隧入銅鑼灣鬧市、沿軒尼詩道往金鐘、掠過立法會、匯豐銀行及中環商業中心, 經上環的特色老街道後折返,終點設在維多利亞公園。

同時,我會積極邀請香港各界名人、藝人、其他體育的運動員,為不同的慈善 團體跑步籌款,成為它們的代言人。

我還會要求各區的民政事務總署、區議會和學校配合,組織義工啦啦隊和食物 站,提供點心、蛋卷、雞蛋仔給跑手,辦得最落力的攤檔有額外獎勵,以提升社會的凝聚力。賽道兩旁,每隔五公里要安排一些樂隊,以Rock and Roll音樂為跑手加油打氣。

我還要為賽事編印「觀戰指南」,在比賽前派發,告訴市民有哪些藝人明星會 跑、精英運動員的名字及穿什麼衣服、建議幾個最佳的觀戰點,並羅列附近有什麼食肆等。

最後,我會在終點等候,親自為跑手掛上獎牌,擁抱他們一下,告訴他們﹕ 「Well done, I am so proud of you!」

希望有生之年,可以有這樣的一個比賽。

1.26.2010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聽說過這首詩,聽說過這位詩人。昨天終於認真地整首詩讀一遍、讀兩遍、讀三遍,一份無名的悲傷慢慢浮現、湧起、滲出,但我喜歡這首詩,很想放它在我的文字園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餵馬,劈柴,周遊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
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願你在塵世裏獲得幸福
而我只顧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1.10.2010

除舊迎新



新年過了十天,真快。

很感恩,非常感恩,年初的日子竟可過得這樣平安。首先和家人一起由2009年跨到2010年,接着各有各的安排和節目,我竟可一個人靜靜地過新一年的第一天。

看書看得累了,我竟在執拾書枱,找到三數張舊報紙,是三篇陶囍的文章。我想,我特意儲起,必有原因。坐下,讀起來。

首先讀起的是2009年3月15日的《趨勢DIY》,說我們如何在低潮時發揮創意,保持快樂平安,過自足的生活;第二篇是年三十日的《師傅心底話》,說我們應如何面對命運,生命的價值和重心應如何安放;第三篇是2009年2月15日的《侏儒怎麼了》,說PCCW私有化的事。

去年我自己的人生發生了太多事,我未必記得自己每刻的心情和想法,憑這三篇文章,我一下了回想去年年初時的我,究竟在想着甚麼。

我想甚麼其實都不太重要,我記起,去年年初社會原來是挺低迷的,社會的氣氛似乎也不太快樂。

比較起來,今年年初氣氛似乎好一點,不過社會依舊有很多爭拗,依舊以金錢和物質為重。活在當中,不想變得麻木,也不知應如何著力,有時會癡想着離開。

凡事由自己做起,由自己先做好,對抗潮流,開闊眼界,再擴展開去,盡一點力去幫助有需要的人。

新一年,除舊迎新,舊的、不好的、不合時宜的,讓它們過去,迎接新的和美好的,在有生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