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6.2009

賣剩蔗變佳肴 港人倫敦濟貧

今天很開心與「老」朋友行山,享受了陽光、清風、大樹和美食。回來看到這篇報導,很佩服。

好,我也要好好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報)2009年10月26日 星期一

【明報專訊】120萬噸,是港人一年棄置的食物重量,足夠全球1752萬名飢民一年應急之用。遠在英國的26歲港人張凌翰,去年9月在倫敦創立FoodWorks,四出游說超市、農民,把買剩蔬果送出,再游說人們借出廚房,邀請青年義工烹調,惠及弱勢團體。

張凌翰認為,香港這發達城市定必有不少食材未有善用,FoodWorks概念同樣適用,如有興趣,可聯絡他查詢運作方式。明報記者 彭碧珊

美國校園計劃啟發 招50義工

熱愛烹飪的張凌翰(Kelvin),6歲時舉家移民加拿大。直到他23歲,因往英國修讀國際發展(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碩士課程,全家搬到英國生活。在學期間,Kelvin不時思考如何協助發展中國家改善經濟及社會問題。他表示,FoodWorks成立,是受到2001年開始的美國校園廚房計劃(The Campus Kitchens Project)啟發,「該計劃由10多間學院合作,學生將食堂過剩的食物捐出,至今已送出75萬餐支援弱勢社群,其實在自己生活的社區,過剩的食物來源又豈止校園?」

他表示,FoodWorks的模式,是以4人為團隊,分別負責社區溝通、籌款、食物收集及義工管理4部分,每個負責人至少一周工作10小時,每個團隊集中服務自己的社區。現時該機構大約有50名義工,並有數個社區項目的團隊開展服務。

熟讀超市理念 加以游說

問及如何尋找食物來源,Kelvin表示當中有一定竅門﹕「超市每星期往往會丟棄一定數量食物,但它不會隨便捐出來,當你跟超市負責人接觸時,必須熟讀超市的發展理念,如有意關心社區發展的,我們便會跟對方說,可以將超市的剩餘食物捐出,惠及弱勢社群,FoodWorks就是當中的橋樑,有助他們建立企業健康形象。」

借用廚房 成本更低

該組織正與英國著名連鎖超市Sainsbury's、Planet Organic及市場農販合作,逢星期日收集新鮮蔬果,再聯絡願意借出廚房的機構或個別人士,在義務導師協助下,由義工當日煮好至少100份食物,用單車或拖車送給無家者組織或其他弱勢社群。

他說,因盡量利用現成設施烹調,每餐成本只需0.25英鎊(3.16元),比一般慈善機構每餐成本1鎊便宜很多。他坦言﹕「不停詢問,就會找到方法。我雖然喜愛烹飪,但不是專業廚師,亦不是專業管理人員。我的長處,就是明白自己的短處。」

煮大鑊飯 按食材定食譜

【明報專訊】FoodWorks的烹調模式,打破一般人按食譜煮菜的次序。創辦人張凌翰(Kelvin)認為,每次收集到的食材均不同,食譜需按照食物種類設計,「只要花點心思,普通蔬果也可以煮出美味菜式」。

有一次,義工在英國伊斯靈頓區(Islington)市場,收集到大量西蘭花及紅花菜豆,他們便將之切粒混合炒熟,然後加上芝麻油及蠔油烹調,成為一大鍋雜菜。薯仔是他們經常收集到的材料,義工便會用來製作薯蓉或餐湯。

薯仔最多 不收肉類

至於牛奶及乳酪,因不易存放故甚少接收,而肉類由於更易變壞,一律不收。Kelvin表示,組識總部設在倫敦,空間不大,故存放食物位置有限,一般只會預備調味料,最常存放的是薯仔,但不會擺放超過一個月。每次烹調完成,他便會將菜式上載到網誌﹕http://foodworksuk.blogspot.com,讓其他人士也可參考煮法,造出既便宜又富營養的菜式。有興趣人士可瀏覽網站﹕http://www.foodworksuk.org。

10.24.2009

再練習……


我昨晚﹙2009年10月23日﹚再練習太極。停了半年,再練習,要重新回憶、重新學習。

我感恩,我再次從練習太極中,找回失去的平靜和平衡,血氣流通全身的感覺也溫暖和舒暢,確實是很適合我的運動。

感謝天父的保護和成全!

Cherry Blossoms



等了一年,終於看到這齣德國電影。

一年前,這齣電影在歌德學院舉辦的德國電影節作開幕電影。我錯過了。朋友告知會在其他戲院作正式公映。我滿心歡喜地等,等了好久、好久,以為自己錯過了,最後終於給我看到,很幸運。

看畢,卻沒有預期中感人。

老夫婦的相濡以沫、鶼鰈情深是戲的重點,那份深情確是感人。只是,發展到日本那部份,就有點矯情,減弱了那份深情。直至最後,在富士山前跳舞那刻,才再深深感受到兩夫妻相連的深情。

最觸動我的,出奇地,是他們子女的反應。

兒女長大,各有各的生活和工作,與父母的疏離和互不瞭解是在所難免的。這齣電影的兒女卻連包容和嘗試瞭解都沒有,很無奈,也很悲哀。到父母相繼過世,他們還是完全不明白父母,特別是父親,還感到父親的行為怪異和不可理解。

我對此感到悲哀,也藉此提醒自己,不可這樣對自己的父母。

我想,是編劇和導演刻意這樣安排,凸出老夫妻的相互扶持。

每個人都有一個世界,每個人都活於自己的世界,以自己的眼光和判斷來看身邊一切人與事,這是常態,無可厚非。問題是,當狀況不如你所想的時候,你懂不懂跳出來,客觀冷靜再審視、再去瞭解實際的情況?

這種審視不容易,特別是關於自己和身邊親人的,就更困難。審視過後,要推翻以前的,重新建立新的,對某些人也是非常困難的。

放棄一些自己的看法,多從別人的眼光看,簡單直接點說就是多為別人想,不要自私。

小時候,常狹義地想只顧自己的利益的就是自私。長大了,才發現,只堅持自己的看法是對,不包容別人的,也是自私。

活在這個越來越兩極化、功利化的社會,擁有一個持平開放的胸襟和情懷是如此難得,亦重要。

共勉之。

10.13.2009

你究竟想點?


這天,命運帶你來到這間醫院。你上到六樓,一出,就見到走廊兩邊,一邊通向可探訪病房,一邊通向禁止探訪病房,你納悶,究竟應往哪邊走?

是的,你是病人,照道理不由你選擇應走去那個病房。只是,奇怪的是,護士把你帶到六樓後,不知甚麼緊急事或怪事,所有醫生和護士一窩蜂衝去可探訪病房。你被留在六樓的走廊,動彈不得,看着那兩個指示,想着自己下一個目的地是甚麼地方。

你想着自己的病情。坦白說,不算嚴重,照道理不用隔離,應該是去可探訪病房的。是啊,與多點人一起,多見人,絕對有助快點痊癒。有甚麼事都多點人一起幫忙、想辦法,很好啊!你看到先前那一幕全民支援的陣象,更深信這想法。所謂人多好辦事,沒錯啊!

你看看那禁止探訪病房,門庭深鎖,冷冷清清,內裡卻燈火通明。你想像,內裡必是很寧靜,你天真地想像在裡面睡覺和看書必是挺好的,轉頭就傻笑自己的無知。不知患了甚麼病才進這種病房,可能連看書的力氣都沒有啊!住進這種病房的病人也可憐,與世隔絕的孤獨實在難受,很多人都會支持不了。

只是,世上的疾病其實都需要病人獨自去面對。疾病所帶來的痛苦和煎熬只能由病者獨自去承受,旁人分擔不了。任憑你語言能力多高,身體語言多靈活,都未必可準確表達到你所承受的痛苦,與人分享不了。這是一種絕對的孤獨,每人皆要面對,無人幸免,除非有人一生都不會病。

要面對這種絕對的孤獨,可能謝絕探訪還是挺好的。每個人呱呱落地,熱熱鬧鬧地來;那靜靜地走,不打搞任何人和環境,與來時作個對比,那很不錯啊!很詩意呢!你浪漫地開始想起以前讀書時喜歡過的作者和藝術家,想着想着就發現自己很空白,很多一度喜歡的學問和知識都還給了老師。

走廊繼續靜悄悄的,就你一個睡在牀上,胡思亂想半天。你反問自己想去那個病房,竟下不了決定。不消一刻,就失笑起來,去那個病房不是病人可以決定的事,真是無聊加無謂。

這時,叮一聲,門打開,有一位護士出來,走到你牀尾,拿病歷卡出來看,自言自語說:「係你喇,係你喇!都唔知邊個偷咗你上嚟。」轉而向你說:「喂,你做咩瞓咗人哋張牀呀?去攞藥啦!」

你尷尬地起來,拿了護士手上的藥方,也已經想不起究竟如何上了這張牀,做了一個無聊加無謂的夢。

P.S. 希望外公受少點病痛的苦。

10.12.2009

沒有主題


昨天早上,惺忪睡醒,抬眼看到晴朗的藍天白雲;今天早上已變成烏雲密佈,還下起連綿的雨,天氣也一下子涼了。秋天,真的到了。

這個週末平靜,照常打羽毛球,照常返教會。打羽毛球總讓我開懷盡興,一班朋友邊打邊講邊笑,好不輕鬆。打羽毛球也讓我放鬆,那兩小時人根本不會想起任何煩惱,只一心一意打好球。對我,是很難得的專注和平靜。

我在加拿大的好朋友近來與我通電郵,她勸我「live one day at a time」。是的,要對主有信心,凡事交託,活得快樂和有盼望,這是我要好好努力學習的功課。

她在加國遇到交通意外,幸好人沒事。祝願她和家人健康平安!

這幾個月返教會,認識了一些新朋友和一些前輩。很感謝前輩的關心和問候,有些看似輕微和不著意的提醒,對我其實很合用,感謝!新朋友之間的交流也是平實坦誠的,順其自然就好了。

返教會最讓我享受的是上課,今天剛開始一個聖經的課程,發現自己對聖經的認識很淺薄。整個課堂我都只能聽、吸收,聽到的完全連不上我所認識的東西,像小時候學一樣全新的東西一樣,我已經很久沒這種感覺了。在香港這個社會,不斷鼓勵人進修,進修者是把所懂的知識累積和加深。像這樣從新學一樣全新的,真是很有新鮮感。

從這個角度想,我真是一個老人家了。

誰不想順境如意?人生偏偏有很多意外和不快悲傷。學天父的道理多了,對不順利的人生多了一點想法和略為釋懷,但始終還是怕,怕失敗,怕那種希望落空。當然,人有了信仰,我會平常心的對自己說:「或者天父覺得那不適合我,不成全我呢!」但我有時會反問,這是否對自身失敗的一種自欺欺人的解釋?做人應該如何平衡信靠天父和自身努力?忍不住又想起尼采,感動於他的堅持,也傷懷於他人生最後十年的精神崩潰。

我以前驕傲自信,深信自己的看法和判斷,深信自己只要決心就一定可成就心中所想,之前的一敗塗地令我走過一段很黑暗的日子,到現在還在收拾着那時期的遺害。

我只希望活得健康、平安,發揮自己微薄的能力,過有意義的日子。

是的,我孑然一身,手中一無所有,坦然地去面對和學習一些全新的,沒甚麼損失。記取沿途所看風光和所見的人,應該還是很不錯的經歷。

當然,未必每次都有一位有心的老師帶領我。有些景點和風光,還是要自己來發掘和探索。

感謝J的提醒,還望你健康和快樂!感謝今天課堂的老師,她教得很仔細,準備充足,讓我得著不少。

P.S. 又是一篇生活瑣碎併湊而成的文字,內容也是老調重彈,寫來只是提醒自己、鼓勵鼓勵,對別人沒甚麼可讀性,沒甚麼價值。我自己都不知如何命題,就起《沒有主題》吧!

10.06.2009

秋.濕.基



一年之中,香港最舒服的天氣已來了一段日子。剛過了中秋節,中秋節前後這幾天,我總愛耽天,感受那天朗氣清、明月清風,實是隨手可有、人人有份的上佳享受。

晚上看着一輪明月,感嘆大自然之美,也感到一份安心,好像去到那裡,都有明月高照,不怕迷路。太陽高照的朝早和下午,因着清風送爽,也讓人可在日光下多停留,欣賞太陽給樹木和萬物鍍上的金光,美麗耀眼極了。

香港的秋、冬是我喜歡的季節。縱使看了多少感嘆秋冬蕭瑟的詩詞歌賦,我依舊每年歡歡喜喜地迎接它們。人大了,經歷多了一點點,開始明白多了一點點,卻慶幸身邊的人沒讓我沈溺在這些傷春悲秋。回想一切,還是各好友教訓的是,感恩所有的,忠於自己,努力面前好了。

謝謝身邊各好友的陪伴、安慰和開解!因着你們,讓我過了一個很不一樣的假期。


自出娘胎,每年如一,我的手腳對抗着外面的乾燥,不停出汗。

甚麼到我手都會濕,紙張會縐,字跡會化,如不理會雙手五分鐘,汗會滴下,很麻煩也很無奈。年少時,我曾無聊地歸咎爸爸,說他遺傳這個給我,害我沒拖拍。

那我爸媽是如何拍拖呢?聽說是勾手指尾的,呵呵,真浪漫!﹙希望媽不要怪我寫出來。﹚

小時候有一個很難忘的經驗,媽媽要拖我手,我說我手很濕,媽說不怕,硬要拖我。她拖我手不久,手汗就慢慢乾了。人大了回想,應該是媽媽的包容和愛讓我放鬆,手汗就自然收了。我從此就對自己說,真希望找到一個人,拖着我,我手汗就自自然然收了。

剛看完一本書,提醒我,凡事太執著在意要得到,反而得不到。放下自己,交託給天父,讓衪在人身上作工,衪總會給人最適合的,甚至多於人所求。是的,想想也是,不單是因為信仰,人常常給自己的慾望牽着走,也不是辦法。活得輕鬆輕省一點,應該會快樂一點。

最重要還是要型嘛!已經出手汗到滴水了,還要苦着臉刻刻想着所求,真老土啊!


「若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哥林多後書五章17節﹚

這段日子,總愛背這金句,用來激勵自己,忘記過去的傷心和過錯,重新振作。

認識和醒覺自己的過錯,面對它,總讓我難過。好友J勸說,做過的事、說過的話,過了就算了,為何要看成是自己錯呢?這樣只會令自己不開心罷了。學了一個教訓,下次做好和不要再犯就好了。

以上的開解,我大部份同意,想着想着,卻總覺得自己犯錯了,確是需要承認和面對的。只是如何面對,各人不同。我想,基督信仰是要人認清自己、認清世界、最後要認識背後那位神。

我想,也是時候,寬恕自己,與自己和好了。包容自己以往的過失,提醒自己不要再犯,對別人敏感一點,不要傷害人,提防別人傷害自己﹙無論有意還是無心﹚,就好了。

我只是人,不是神,犯錯難免,只希望以後理智小心一點,過有智慧、快樂和平安的生活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