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2011

孤獨 / 熱鬧

上星期,有一刻,我自己竟然嚇了自己一跳。我突然覺醒了自己的轉變,這種覺醒讓我有點震驚。

我竟然害怕孤獨。

事緣是,我不想應酬,說了一個謊話,逃離一個飯局。然後,赫然發現我身邊要好的同事不是放假就是要出席那飯局,我那中午要獨自一人吃飯。

我第一個反應,竟然是有一點不安。這可讓我非常震驚。

我從來都不會因獨處而感到不安的,我享受孤獨,一個人看書、一個人看戲、一個人逛街、一個人聽歌、一個人唱歌…… 大部份能夠一個人完成的事,我都不想太多的,開開心心去完成,還常常為那當中的自由自在感到歡喜快樂。

那一刻的不安曾讓我有收回謊話、出席飯局的衝動,但最後,我還是決定缺席。而那不安的感受卻一直徘徊心中,我深深感受到天父確確實實地在改變着我。

而我感恩,到最最後,我獨自一人吃飯,卻重拾那久遺的敏感和安靜。今天所寫的,全部是那天在公園裡思潮起伏的成果。

我實在很感恩人生中能常常有安安靜靜思考的空間和時間。

男 / 女

我獨自一人,偷偷逃離飯局,坐在公園裡,吃着飯盒,讓我重拾那久遺了的清閒。

眼前是一片「綠油油」的人造草地,一群八位的中學生,有男有女,穿着醒目的鮮紅色球衣,與外籍老師在踢足球。那綠和紅的碰撞,還有抬頭看到的藍天白雲,看得人舒暢開懷。

那群學生當中,有四位是女孩子,看着她們踢球,可一點也不突兀。思絮飛到老遠,回想在我中學時,女孩子踢球可真是少之又少。社會一直演進,我們對男女的想像比以前擴大多了。很多女孩子擔當着以往男性的角色,男孩子亦然。

我以前寫劇本和排戲時,最常聽到導演和演員說的意見是「我寫的對白不像男人說的」。我通常的回應是「那請你化了它成為男人會說的說話,意思不變就可以了」。事過境遷,現在我還是不太懂男人是如何說話的,他們的思考方式是怎樣的都不太清楚。我認,真的,我不是好編劇。

我常想,男和女都是人。我所關心的,是人的生活和想法,還有看事物的角度。性別在這些事情當中,真的是很重要的嗎?還是,每個人的成長、經歷對構成一個人的性格和想法更重要?想到這些,我找不到答案。只能感嘆自己不懂閱人,見識膚淺。

這段日子,認識了好同事A小姐和S先生。他們都是友善的人,當我每次分別與他們聊天,看到A小姐中性的打扮,聽到她那低沉、穩重的聲音和看到S先生那過多的女性化表情和造手,我總常常提醒自己不要把人stereotype。坦白說,我偶而偷聽A小姐講電話,還真是挺喜歡聽到她那爽快、篤定的聲音,好像事情在掛線那刻就已經完成了似的。﹙這可真的不能讓她知道,她必定會太過沾沾自喜,而無法順利完成工作。﹚

無論男女都是人,有人性的基本共通點,有善良光明的一面,也有悔暗自私的一面。想到這裡,就實在不太介懷性別的問題了。而每個人又都是獨特的,在天父眼中我們每個都珍貴。當想到這裡,就感到既踏實又感恩了。

2.20.2011

Open / Close

星期六,陰陰天,匆匆來到港大,在那人頭湧湧的main building拍照,偶然遇到比較文學系的一個門口上,貼上了這句

A Closed Mind is a wonderful thing to lose.

我覺得很有意思,就拍下了照片。接着這兩天,這句句字都一直繞在心頭,揮之不去。

封閉的心當然是不好,但開放,究竟要開放幾多?是不是對任何事物都持開放態度就一定是好?那判斷是非的線該如何劃?

現世混亂,很多是非曲直黑白實在很難判斷。作為基督徒,所持的當然是聖經的教導,但如何看聖經的教導,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我慶幸,在我學習聖經的路途上,遇到的都是開明的老師,每次上課,都清楚明確地教導我,主的教導是甚麼。

你問我聖經的細節,我大部份都不知道,我連十二門徒的名字都未能數到。但我清楚基督教是一個怎樣的宗教,主的屬性是甚麼,主耶穌基督生前教導我們如何做人,人與人之間如何相處,抱持一份甚麼態度面對世界、面對人和面對自己。我自問連百分一都未做到,但我知榜樣在那裡,就踏實地一步步去學習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認識我的朋友都知,我其實是一個很坦白和率性的人,在我心中從來沒秘密的,只有應該講甚麼和不應該講甚麼。講造就人的話,不講傷害人的話,多講正面的話,負面的情緒不講﹙不過不能控制面部非語言的表達﹚。

這段日子,心中有一件事壓在心上。這件事,我很清楚的認識到,是不能講的,不要說家人,連最好的朋友都不能講,萬萬不能講。從來沒有秘密的人突然間有秘密,我心裡確實有一點壓力。

為了舒緩這份壓力,我不知流淚禱告了幾多次。我知道,這個秘密,這一生中,可能只可以跟主耶穌基督說。唯獨對着那全能全知、至高偉大的主,我謙卑地把自己一切錯誤、奇怪、離奇、怪旦的想法告訴祂,讓祂帶領我,帶領我發掘祂要我知道的一切。

對着公義慈愛的天父,我願意完全打開心扉,謙卑地祈求祂的教導和帶領;對人,我祈求天父給我勇氣和智慧,忘記以往別人對我的傷害,放開心懷,坦誠待人,永遠相信世上愛我的人遠遠比傷害我的人多得多。

文藝活動欣賞計劃 - 學良事變

稍稍對中國近代史有點認識的人,提起張學良,首先聯想到的是「西安事變」,繼而已經再說不上甚麼。我們在學校學到有關「西安事變」的內容,都只是寥寥數筆描述這件歷史事件,對張學良這個人,我們幾近完全陌生。

一條褲製作的《學良事變》是一齣集中描寫張學良這個人物的劇場作品,於孫中山紀念館專題展覽廳演出。筆者本身對中國近代史幾近無知,進場觀賞只為兩個原因,一. 演出場地;二. 編劇滿道和導演胡海輝。

作為一齣劇場作品,不在劇場演出,這本身已能引起觀賞的興趣,劇場以外的場地總能為演出提供特別的環境和氛圍。但《學良事變》的演出,孫中山紀念館不僅僅是提供環境和氣氛,當中的迴廊、露台還為每場戲提供了特定的場景,譬如在一個古典的房間,演出張學良招開紀者招待會的戲,觀眾頓成了一群記者;在露台上上演張學良對愛國學生的演講,呈現他對外發表立場與內心真正想法的矛盾。這樣的設計,讓劇本、主題內容和演出緊緊扣在一起,觀眾需要遊走於不同地點去觀賞不同場次,帶動他們和演員更能投入到作品中。這樣的演出模式或許不利於線性的故事舖排,但卻可立體地看到不同階段的張學良和趙一荻的性格描寫。

據編劇於演後座談的討論,他與導演是先知道演出場地是孫中山紀念館,繼而再著手創作。因此,劇本的舖排、導演手法與演出場地能如此有機地結合,創作出這樣獨特豐富的劇場作品。

此劇的編劇滿道和導演胡海輝是合作無間的創作團隊了,他們組成的一條褲製作為香港劇場創作了不少優秀的作品,《學良事變》毫無例外地成為這些作品的一員。這齣作品最難得的,是編劇和導演上均有所突破和超越。

先說編劇,如滿道在場刊中寫道,這是一個難度很高的劇本。原因是它不是要重新呈現「西安事變」這件歷史事件,而是要呈現「張學良」這個人物。而「張學良」是如此複雜,大陸和台灣出版的書籍資料南轅北轍。編劇要掌握這個人物可謂非常困難。為了要立體地呈現這個人物,編劇首先選擇了以獨白來貫串整個劇本,獨白最能呈現人物的內心狀態,對人物的描寫會較深刻細緻;其次就是把張學良這個角色一分為二,讓正面和較負面的張學良同時在舞台出現,看着他們互相爭辯、互相說服,會立體地看到一位人物的內心爭扎和矛盾。劇本中還要穿插趙一荻的場面,還有互動的環節,沖淡獨白的單向性。編劇確實稱職地創作了一齣很出色的劇作。筆者觀看時,雖感到劇本的資料豐富,卻一點也不感到沉悶和吃力。這確實是一個很優秀的劇本。

這樣豐富和充滿戲劇張力的文字,能順暢又恰當地在一個劇場以外的場地演出,這完全是導演的功勞了。胡海輝在英國完成導演碩士課程回來後,導演的作品每每有不少驚喜。上一齣作品《野孩子》利用木偶呈現主角小時的自閉症狀況,既精彩又恰當。今次這齣作品,在演出上讓場地、內容、表演、演員和觀眾緊緊地扣在一起,也讓觀眾有不少意外驚喜和獨特的觀戲經驗,令人難忘。

香港劇場能有這樣一齣優秀兼創意滿溢的作品,實在可喜。很期待滿道和胡海輝的下一個作品呢!

寫於9/2/2011

2.08.2011

文藝活動欣賞計劃 - 迷走都市II

就讓我坦白說好了,我不懂如何寫《迷走都市II》。演出是看了,也不是毫無感受,但要整理好,寫成一篇文字,就有點困難了。困難的原因是,它包含太多不同的元素和表達方式,表達的內容也豐富和曲折,如何寫觀後感,又如何寫一篇有自己觀點的觀後感,都有點困難。

把宣傳單張和場刊仔細閱讀一遍,發現這齣作品被定義為「普未」歌劇(pop-opera),立刻查看何謂「pop-opera」。網上找到較詳細的定義是:「A pop opera is a piece of musical theater in which there is little or no speaking (but all music and singing), but instead of using a classical sound, uses a more modern "pop" style of music, an example would be "Jesus Christ Superstar" by Sir Andrew Lloyd Webber. There is very little dialogue and nearly everything is sung. But the music employs synthesizers and drum sets, uses rock music and pop-style singing.」。

根據以上的定義,《迷走都市II》的音樂屬於pop opera,但呈現的形式又比pop opera更豐富。

它的劇場性很強,不單有歌唱,還有台詞。演員和歌者是分開的,歌者和演奏者純以音樂、歌唱來表達 (頂多歌者有少量舞蹈);而演員則純以台詞和形體表達,舞台上還有錄像和視覺裝置。音樂亦非常多樣,在筆者僅有的音樂知識,能分辨出的音樂類型有古典、電子、搖滾……其他的筆者不懂分辨了。總之,音樂和歌唱是非常豐富多樣的。

這麼多不同的劇場元素,還有不同種類的音樂,如何組織和編排是很考功夫的。《迷走都市II》最可貴的,是它內裡的元素,全都緊扣作品主題。音樂豐富之餘,水準很高,歌者亦能恰當地表達歌中內容;台上的裝置簡單但有趣,台左下角放上一個高高的,自轉的像風向儀的裝置,台後有約二十多個座地的、以幼細鐵枝支撐的小燈泡,能隨音樂起舞;還有演員出色的演出…… 以上的一切造就了一齣豐富又賞心悅目的劇場作品。

最後,要談談這齣作品的文字。它的文字放在歌詞和演員的獨白中,龔志成找來非常優秀的詩人和填詞者去負責文字的部份,為作品帶來獨到和豐富的意像,試舉例:

將一片葉 慢慢的拋到商店中

再難相信的一個字 細心的放在地鐵中

我們去燒一塊冰 紀念你的一次冰凍

也許可以 吹一抹風 還有一撮沙 終於刮目……

還有那海灘高大女人的故事,都為這齣作品帶來很多層次的閱讀。

說到底,《迷走都市II》是一齣豐富有趣的作品。作為觀眾,坐進劇場90分鐘,都可以一直被作品深深吸引,去看、去聽、去感受它所傳達的訊息。它說甚麼?這麼豐富、這麼多層次,又怎能一語道破?

寫於5/11/2010,修訂於28/11/2010

文藝活動欣賞計劃 - 張保仔傳奇

我現在工作的地方有一個「文藝活動欣賞計劃」,津貼員工作任何形式的文藝活動,條件是申請時必需寫一篇感想。於是,我這段日子寫了這些文字。

這些文字談不上有甚麼高見,我只是依心直說,分享一下感受而已。文章會貼於公司的pantry,卻刻意地除去筆者的名字。我對這做法感到有點奇怪,寫作的人必須為自己寫的東西和言論負責依然是我所堅持的。所以我把這些文字放到這裡,好證明是我所寫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張保仔傳奇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原創室內歌劇

作為一齣本地的原創室內歌劇,《張保仔傳奇》有強烈的香港色彩,舞火龍、搶包山放於舞台上,帶來視覺上的刺激和熱烈的氣氛,也極盡宣傳香港之能事。安排這樣一齣作品於上海世博演出,是適合的。

既然是室內歌劇,音樂和當中的歌唱部份是最重要的。這齣作品角色不算多,但每一位演員均是香港最優秀的歌唱家,當中尤以柯大衛(張保仔)、嚴翊樺(端木香荷)和黃賜全(蕭稽蘭)的演出最令觀眾難忘。他們對角色的情緒掌握得恰到好處,成功將角色的情緒和感情融合於演唱中,引導觀眾進入作品。

筆者看的是香港的演出,在牛池灣文娛中心劇院進行。樂隊放於舞台上,所餘下讓演員和舞蹈員活動的空間不算多,但舞台設計卻能簡潔又帶出空間感,確是難得。

這齣作品唯一令人有點納悶的,是故事。從來歌劇作品的故事都是薄弱的,好像宿命似的,這齣作品亦不例外。單看整個故事,實在看不出為何要凸出「張保仔」這個人物。負責文本的滿道是資深和出色的編劇,他的作品向來充滿人道關懷,劇力萬鈞。《張保仔》故事的薄弱只能歸因於歌劇這種藝術形式本身的特點。

《張保仔傳奇》能夠以中式的題材、內容,融入西方歌劇的藝術形式,確是可喜及難得的本地創作。筆者期望香港藝術家,無論以那種藝術形式作手段,可創作更多連繫和反映香港人生活和想法的藝術作品,讓香港藝術界更豐富多彩。

寫於2010年中秋節

2.06.2011

新年快樂啊,《靜思亂想》!


你好呀。很久沒來看望你了,冷落了你,真對不起!你一定很寂寞了。

Hum,寂寞,很難捱吧!不知這段日子,還有沒有其他人來看你呢?我在2010年認識了很多新朋友呢!他們都喜歡與我在Facebook聯繫,不知有沒有人留意到你的存在,進來看看你呢?

有沒有人來都不要緊了,寂寞的日子也遠去了,我在2011年多點來看你,好嗎?還歡迎我嗎?

2010年發生了很多事,不知如何重頭細訴,不過我活得好好,身體還可以,會努力做運動保持健康。

我在人生最低潮的日子與你遇上,實在非常感謝你一直不離不棄地陪着我,盛載我的所思所想,我不想、萬萬不想,在我順遂的日子,把你遺忘。2010年冷落了你,對不起。2011年,讓我們一起快快樂樂、懷着感恩和輕省的心渡過。

Hey,你知我最愛樹木、陽光、藍天和白雲。昨天行山,送你一幅隨手拍的照片。請笑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