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2011

文藝活動欣賞計劃 - 張保仔傳奇

我現在工作的地方有一個「文藝活動欣賞計劃」,津貼員工作任何形式的文藝活動,條件是申請時必需寫一篇感想。於是,我這段日子寫了這些文字。

這些文字談不上有甚麼高見,我只是依心直說,分享一下感受而已。文章會貼於公司的pantry,卻刻意地除去筆者的名字。我對這做法感到有點奇怪,寫作的人必須為自己寫的東西和言論負責依然是我所堅持的。所以我把這些文字放到這裡,好證明是我所寫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張保仔傳奇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原創室內歌劇

作為一齣本地的原創室內歌劇,《張保仔傳奇》有強烈的香港色彩,舞火龍、搶包山放於舞台上,帶來視覺上的刺激和熱烈的氣氛,也極盡宣傳香港之能事。安排這樣一齣作品於上海世博演出,是適合的。

既然是室內歌劇,音樂和當中的歌唱部份是最重要的。這齣作品角色不算多,但每一位演員均是香港最優秀的歌唱家,當中尤以柯大衛(張保仔)、嚴翊樺(端木香荷)和黃賜全(蕭稽蘭)的演出最令觀眾難忘。他們對角色的情緒掌握得恰到好處,成功將角色的情緒和感情融合於演唱中,引導觀眾進入作品。

筆者看的是香港的演出,在牛池灣文娛中心劇院進行。樂隊放於舞台上,所餘下讓演員和舞蹈員活動的空間不算多,但舞台設計卻能簡潔又帶出空間感,確是難得。

這齣作品唯一令人有點納悶的,是故事。從來歌劇作品的故事都是薄弱的,好像宿命似的,這齣作品亦不例外。單看整個故事,實在看不出為何要凸出「張保仔」這個人物。負責文本的滿道是資深和出色的編劇,他的作品向來充滿人道關懷,劇力萬鈞。《張保仔》故事的薄弱只能歸因於歌劇這種藝術形式本身的特點。

《張保仔傳奇》能夠以中式的題材、內容,融入西方歌劇的藝術形式,確是可喜及難得的本地創作。筆者期望香港藝術家,無論以那種藝術形式作手段,可創作更多連繫和反映香港人生活和想法的藝術作品,讓香港藝術界更豐富多彩。

寫於2010年中秋節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